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 文件通知
仪征融入宁镇扬一体化战略三年行动方案
发布日期: 2018-08-06 09:00   访问量:55      来源: 仪征城发集团        保护视力色: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的意见》和“关于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取得更大进展”的部署要求,依托我市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深度融入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全市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深度融入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战略为起点,按照“产业发达、城镇精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功能定位、强化基础配套,全面提升我市发展的承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努力打造宁镇扬区域宜业宜居宜游宜养的重要节点城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定位。依托我市临江特点、产业基础、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等,准确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特征,充分利用宁镇扬区域产业、市场、科教、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呼应承接南京产业辐射与转移,以产业为重点尽快融入南京都市圈。
2、实施重点突破。突出各重点园区和镇,在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协作以及人文互通等方面实现融合发展,着力引进优质教育、医疗、科研资源来仪建设“名校名院名所”,以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为突破,带动全市全面融入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战略。
3、致力改革创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制约瓶颈,不断增强区域集聚资源效应、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强化科技创新,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加快构建融合发展创新体系。
4、注重融合开放。以综合交通互联互通、快联快通为先导,以产业板块载体建设为支撑,与宁镇扬区域加强功能互补和产业协作,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三、发展定位
1、城市定位。依托我市地处宁镇扬核心圈层和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做精新城,做优老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努力打造宁镇扬区域宜业宜居宜游宜养的重要功能板块。突出规划引领、精致建设,抓好交通路网、给排水、电力、燃气等基础配套,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全面增强城市综合支撑能力。按照“环境宜人、产业聚人、功能留人”理念,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坚持产业先导、职住平衡,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向城市聚集,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相互协调,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
2、产业定位。紧盯南京“4+4+1”主导产业体系,坚持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按照“精准定位、精准靶向、精准对接”的要求,加强产业协作、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市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制造业、新材料、软件信息、现代物流、文旅文创等产业规模效益。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趋向,通过“强链、补链、建链”等措施,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向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实现价值链跨越提升。以智能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为主要路径,推动我市工业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柔性化、绿色化转变,提高产品供给水平。放大我市区位、产业和生态等优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3、生态定位。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我市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作为最重要的发展资本,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治理、保护和建设,努力在宁镇扬区域构筑生态高地。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充分发挥“两园”的拉动作用和融合能力,推动枣林湾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大力推进生态中心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以353省道及周边区域为主的绿色生态廊道,擦亮“生态底色”,叫响“生态名片”。持续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防治管控措施,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硬性约束,全面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
4、交通定位。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作为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配合服务好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仪禄高速、宁盐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织密内畅、外联、快通的交通网络,全面拉近我市与宁镇扬特别是南京主城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坚持公交优先,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推动公共交通全面提速,不断增强公交运行能力、改善公交服务质量,形成畅通、快捷、舒适、安全、绿色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同时,以串联各重要板块为重点,加强城市道路与城际公路对接,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基本建成安全畅通、集约高效、便捷公平、智慧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四、重点产业板块
为进一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和水平,南京市委、市政府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的发展方向,全力构建“4+4+1”主导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万亿元以上,增加值占比达80%左右。“4+4+1”主导产业体系,即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4个先进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文旅健康、现代物流与高端商务商贸4个现代服务业;以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增材制造与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新金融、新零售等为代表的一批未来产业。我市融入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南京都市圈,要突出“板块、产业双对接”,各重点板块要依托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找准对接区域,锚定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推进和保障举措等,引进一批固投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促成一批宁仪企业开展上下游配套协作,推动我市与南京形成产业高度契合、项目深度合作的良性互动局面。
(一)汽车产业板块
1、发展目标:到2020年,汽车产业实现开票销售500亿元、入库税收35亿元。
2、发展重点:全力服务上汽大众二期项目,加大推进力度,提高服务效能,确保早日投产达效。充分放大整车生产基地和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品牌优势,重点瞄准新能源汽车及“三电”系统、核心零部件和汽车智能化方向,招引一批具备较强行业竞争力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推动我市汽车产业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迈进,到2020年整车产能达到80万辆,努力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知名千亿级汽车生产基地。
3、项目支撑:到2020年,累计实施重大项目28个,其中新能源汽车及“三电”系统项目3个、核心零部件项目2个、汽车智能化项目9个,实施技改项目28个。
4、责任单位:汽车工业园。
(二)先进制造业板块
1、发展目标: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实现开票销售150亿元、入库税收7亿元。
2、发展重点:进一步优化我市长江岸线及腹地资源,整合关停小型船企9个,腾让岸线2236米、腹地941亩,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临江及绿色建筑等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按照专业化、整机化、智能化、核心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对接宁镇扬三市经济开发区及南京江北新区,加快发展以桥梁、轨道、航空航天等为主的重工产业,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车间、激光检测等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和以机械加工装备、轻工装备、高端医疗器械等为主的自动化成套专用设备产业。临江及绿色建筑产业,以服务金陵船舶整体搬迁为突破口,招引一批国字头、中字号船舶企业,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种船型,以及海工装备、港口机械等,促进临江产业由单一的、低附加值的船舶制造向多元化、高端化发展。抢抓国家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风口期,推动美好、华晟等项目加快建设,积极发展包括项目管理、设计、构件生产及施工等全链式产业,以本地和周边市场为目标,重点服务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宁镇扬区域绿色建筑产业高地。
3、项目支撑:到2020年,累计实施固投亿元以上项目18个。
4、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
(三)新材料产业板块
1、发展目标:到2020年,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实现开票销售350亿元、入库税收10亿元;化纤无纺产业实现开票销售250亿元、入库税收6亿元。
2、发展重点: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完成传统化工产业存量调整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化工园区的整体优化提升。积极顺应石化产业发展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新要求,重点发展高性能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高效新能源等“三高”产业。高性能合成材料方向,重点推动中化国际高强防护新材料、百思德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等项目;高端专用化学品方向,重点推动安美特电子化学品助剂、大阳日酸电子化学品、长连化工电子化学品等项目;高效新能源方向,重点推动奥克化学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等项目。充分发挥扬子石化至化工园烯烃管道功能,推动南京扬子石化与仪征化纤、远东联石化等企业,在原料、技术和相关项目上,以及南京江北新区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与化工园高性能新材料的配套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化纤无纺产业,依托仪化品牌优势和真州镇化纤无纺现有产业基础,坚持技术引进与产品创新并重、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并重的发展理念,加强与南京江北新区、江宁区以及六合区新材料产业协作、配套,承接优质项目转移,不断提高我市以化纤无纺、功能纤维、差别化纤维、功能薄膜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和产品附加值,实现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3、项目支撑:到2020年,化工园区累计实施固投亿元以上项目9个;仪化公司及真州镇累计实施固投亿元以上项目12个,实施技改项目45个。
4、责任单位: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仪化公司、真州镇。
(四)生态经济板块
1、发展目标:到2020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文旅文创体育及康养等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入库税收1.9亿元。
2、发展重点:深挖我市220平方公里生态板块的资源和资本,大力发展文旅文创体育及康养产业。文旅产业,依托“两园”品牌优势,以353省道为发展轴线,以枣林湾、月塘镇、刘集镇等为重要承载区域,加快“两园”、铜山体育小镇、白羊山悠闲文旅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步伐,积极与南京、扬州、镇江等区域形成连片旅游节点,及早融入南京都市圈乡村旅游线路体系。加强与中青旅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加大芍药园、白羊山玥珑湖旅游度假区等整合提升力度,实现文旅产品和产业体系的全面升级。文创产业,抓住紧邻南京江北新区、仙林大学城的便捷区位优势,挖掘历史、红色等特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人才产业园,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吸引宁镇扬区域知名院校、研究所以及演艺公司、创意企业等入驻,重点发展研发检测、创意设计、文化展演、动漫、出版、培训等多种类型文创产业。体育产业,枣林湾抓住铜山体育小镇、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品牌效应与优势,重点建设体育学院、国家级培训中心和青少年户外运动基地,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体育培训等,引导提升红山体育公园、青马车寨等企业运动休闲产品业态,推动赛事经济产业发展。康养产业,在枣林湾、月塘镇、刘集镇、新集镇等区域科学布局康养产业,推动石柱山康养城、天乐湖康养等项目不断提质提标,提升我市康养产业知名度。同时,因地制宜引进品牌实力强的康养机构落户我市,打造宁镇扬区域康养集散地。
3、项目支撑:到2020年,累计实施重大项目25个,其中固投亿元以上项目14个;建成康养住宅面积约80万平方米。
4、责任单位:枣林湾旅游度假区、月塘镇、刘集镇、新集镇。
(五)现代服务业板块
1、发展目标: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入库税收2.8亿元。
2、发展重点:坚持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为主要方向,以滨江新城、开发区部分区域以及曹山区域为承载,大力发展科创产业、总部经济、软件信息、汽车后市场、现代物流等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软件信息业,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依托腾讯科技、江苏电信等企业,大力推进50万台服务器数据中心建设,吸引一批数据使用量大和延时要求高的关联项目集聚发展;积极发展以大数据产业为支撑的跨境电商、现代智能物流、新金融、数字娱乐、物联网、无人驾驶等产业。紧盯宁镇扬区域软件信息产业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深度挖掘台积电、紫光集团、中科曙光、科大讯飞等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参与产业分工。进一步优化营商发展环境,鼓励推动依利安达电子、万事通通讯、稻源微电子、智坤半导体等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电子信息、物联网等不断扩量提质,以产业链的“粘性”吸引更多的宁镇扬区域软件信息产业项目落户发展。科创产业及总部经济,积极围绕南京产业外溢、创新人才外溢等做好文章,紧扣 “培育研发产业、主推高端服务”发展思路,开发区加快建设科创园二期项目,滨江新城规划建设地标式科技综合体,着力发展商贸金融、“三室”及总部经济、2.5产业等新兴业态,不断做大以产业孵化、中介咨询、工业设计等为主的科技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为主的商务产业以及以“三室”经济为主的总部经济,构建“科技+金融+总部”产业体系。加快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设,引进一批文创、科教、培训等企业入驻。汽车后市场及现代商贸产业,编制出台曹山区域发展规划,科学布局汽车后市场、建材家居市场等,重点引进平行进口汽车、上海汽交所交易平台及分拨中心等项目,做大汽车交易、汽车金融、汽车检测与维修以及汽车文化等产业规模,形成特色鲜明的汽车后市场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石桥、丰仪、万年等建材市场划行归市,引进互联网平台企业,建设建材家居电商平台,打造服务全市、辐射宁镇扬区域的建材家居销售中心。现代物流业,围绕建设“长三角整车及零部件物流基地、省级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和宁镇扬重要物流枢纽”的目标,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绿地物流园、汽车物流园、扬州综合物流园、铁路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集聚区建设,支持赛克物流、传化柏泰物流等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物流与互联网、制造业、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现代物流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3、项目支撑:到2020年,建成科技综合体20万平方米、引进“三室”及总部经济企业20家,实施软件信息产业项目20个,亿元以上汽车后市场及建材家居项目3个以上,现代物流项目11个。
4、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汽车工业园、滨江新城、城建局、真州镇、大仪镇、马集镇。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级、重点园区(镇)和部门三级工作推进机制。市级层面,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重点研究战略规划、重大项目招引、优惠扶持政策制定等。各重点园区(镇),主要研究谋划重点产业发展的方向、路径和目标等,按照项目化管理要求形成工作方案,明确招引目标企业,落实具体工作举措、时间节点等。部门层面,主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加强与宁镇扬三地对口部门沟通联系,做好规划研究、政策制定和考核评估等工作。市发改委总体负责我市融入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战略三年行动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市各相关部门牵头做好与南京产业对接、承接等工作,其中,市经信委牵头负责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制造业、新材料、软件信息等产业,市经信委、城建局共同负责临江及绿色建筑产业,市服务业局牵头负责汽车后市场产业,市服务业局、交运局共同负责现代物流业,市文广新局牵头负责文旅、文创、体育、康养产业,市科技局牵头负责科教产业,市经信委、科技局、文广新局共同负责“三室”经济产业发展,市金融办牵头负责金融业,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商务商贸、总部经济等产业。
2、强化政策扶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和扬子江城市群等国家、省战略叠加机遇,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汇报对接,努力在规划编制、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重点领域改革等方面取得更多政策支持。市商务局、服务业局、经信委、城建局(规划局)、文广新局、科技局等研究制定出台我市鼓励扶持发展汽车后市场、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业、软件信息业、新材料、产城融合、文旅文创、总部经济等专项政策,促进产业不断壮大。各部门要深化政策研究储备,加强协同配合,在要素配置、创新合作、园区共建等方面深化政策创新,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引导效应。
3、强化督查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调度、部署我市融入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战略情况。市委办、政府办定期对重点板块明确的年度工作任务进行督查推进;加强项目考核,年初分类别对各重点板块下达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并按时间节点考核项目签约引进、落地开工、建设及达产(投运)等。按照“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要求,各部门、园区、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主动抓好落实,加大现场对接协调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尽早落实到位。